当前位置:主页 > 热门书籍推荐 >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精选分享

编辑:读后感之家 时间:2023-06-03 09:56

   

《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精选分享一:
  
  这是一部以云南边陲的热带雨林中,围绕一支叫“迷龙”的坦克部队展开的战争戏。这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男儿,他们怀揣着不同的梦想,却聚集在一个叫“禅达”的小城。他们吃着老鼠肉、开着荤玩笑,他们“拉壮丁”、 “躲猫猫”、 “突突突”,他们怒吼、 哀号、 挣扎。战争教会他们要学会活着,因为“活着是种忍耐,死了是种无奈”。这是一部看得让人辛酸、让人震撼、让人感动、让人……的电视剧。
  
  从开始的不以为然到现在的欲罢不能,可能演员的演技精湛、可能剧情的铺开有想法,也可能是剧中人物角色的塑造和演绎深入人心。最让人割舍不下的,是那群“兽医”、“军医”和“老残兵”,是那群在炮火中出生入死、在枪弹中摸爬滚打的兄弟情。
  
  孟烦了,一个书生意气、一个不肯低头的军官,因为开枪打了自己人,也因为那个自己喜欢的女人在身边却不能表达自己的爱意而耿耿于怀。他是一个“太”有原则的人——太有原则,在队伍中让人敬而远之;太有原则,让兄弟们觉得他是一个不合群的人;太有原则,让喜欢他的人觉得他不可靠近。可就是这个“太”有原则的军官,却为了掩护队友撤退而独自一人引开敌人,在不知道自己还能否活着的情况下诱骗敌人对自己开枪,确认敌人死后才艰难的爬进掩体。也就是这一次,他意外获得了胜利,也为“不辣”找回了失去的胳膊。其实在整个过程中,他只是想确认一下对方是否真的死了,他也只是在这种确认下才安心了。孟烦了,一个让人心疼、让人怜惜、让人感动的男人。
  
  迷龙,一个东北大汉,表面粗鲁、内心细腻的人。他在乎他的家乡东北、他在乎他的父母和妻子儿女、他在乎他的兄弟。他给他的兄弟们衣穿、他给他的兄弟们食物,他为了他的兄弟们打“突突突”、他为了他的兄弟们被关“禁闭”。他爱他的妻子,他也恨他的妻子。他爱她,因为他娶她那天全村的人都为他祝福;他恨她,因为她在他最艰难的时候离开了他。迷龙是一个爱恨分明的人,所以他一直记恨着他的妻子却也一直惦念着他的妻子。迷龙,一个让人温暖、让人感动、让人……的男人。
  
  不辣,一个湖南人,却说着蹩脚的湖南话(或许是受到了口音的影响),一个断了腿的兵却想用他的腿来换回他的“六指儿”。为了找到他的六指儿,他可以冒着生命危险“私自”外出;为了当上兵,他可以放弃回家的念头;为了炸毁敌人的坦克,他可以奋不顾身的扑上去。不辣,一个重情重义、聪明机智的好兵。
  
  还有那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孟烦了的父亲孟老爷子、阿译、迷龙的妻子上官戒慈、迷龙的岳丈以及克虏伯……他们都是那么的让人感动、让人震撼、让人……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已经结束了,那一幕幕让人辛酸、让人震撼、让人感动的画面依旧会眼前浮现。这是一部看得让人还想再看一遍的电视剧,因为这里面的情感是那样的丰富多彩;这是一部看得让人还想再看一遍的电视剧,因为里面的情感是那样的真挚;这是一部看得让人还想再看一遍的电视剧,因为里面的情感是那样的深入人心……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精选分享二:
  
  这是一部有关战争的小说,但与其说它是战争小说,不如说它是生命小说。其主旨就是彰显生命的力量,小说中的人物哪怕未听完他人讲完一句话就毙命,也一直在努力地、不屈不挠地生存着。
  
  小说开头这样写道:“我们死啦做梦还想着在团里的事情,想象着我们在寒风中号叫着,连长把我们的名字一个一个报出来,报一个死一个,我们在渐渐减员的情景下击退了敌人,从此就出名啦,成了英雄。要是你问南天门的事我和孟烦了还有迷龙,我们只会告诉你我们在北平当少爷的日子。”
  
  这是一群溃兵,每个人都想活下去,每个人都不想打仗了,每个人都对战争产生怀疑。团长龙文章对部下说:“知道你们为什么比别的部队跑得快?因为你们脚上穿着鞋子。知道你们为什么还穿着鞋子?因为你们还没有被命令就学我光着脚。学我?学我什么?学我像个疯子一样地打仗?打到最后你们和我一样,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仗!继续打?还用不用我教你们用脚?这是战争!战争对于你们来说已经结束啦!”
  
  对于这些无望的军人来说,他们只想活下去,他们做梦都想活下去,可他们努力了吗?他们像蚂蚁一样地奔忙着,但依然没有改变悲惨的命运。
  
  兰晓龙笔下的龙文章可以说死不死,他属于那种“千锤百炼一只闪亮的耗子”,他很会打仗,如果让他按别人安排的打下去,他肯定是条好汉,但他就是不甘心,他也不想一想中国都快被日本人占领了,他还在想着他的“要饭不忘串门子”的四川老家。兰晓龙安排他在四十年后成了一个“做小买卖的”,这应该是对他的一个嘲讽吧。龙文章有他自己的思想,他不想和别人一样机械地出操、开枪、呐喊,他采用的是减少弹药消耗、用烟雾弹遮蔽自己部队的缺点而发扬枪法熟练的优点的方式消灭日军。应该说这是兰晓龙塑造的一个“草根英雄”。
  
  孟烦了曾经是清华学子,是受过美国教育的一个知识分子,他身体瘦弱,动不动就出汗,说话有上海口音,可以说他不像个军人,但日本人的进攻使他不得不成为个军人,他不得不拿起了枪。孟烦了他有许多思想,这些思想都是对抗战的怀疑,对国共两党的怀疑,对共产主义的怀疑。兰晓龙笔下的孟烦了可以说是最具真实性的人物,因为从清末到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开放,我们中国一直就有这样思想上先进而政治上落后的人,一直就有这样“嘴里念着谁谁的主义却手里摘着谁谁的桃”的人。在兰晓龙的观念里,孟烦了是英雄是知识分子是草根。
  
  小说里还有迷龙,一个军阀出身的人物;有上官,一个被人养在家里的宠物;有阿译,一个穿着丝袜和高跟鞋指挥部队却不敢冲锋陷阵的军官;有克虏伯,一个收藏小炮准备打回老家的德国炮手;有书呆子,一个保存着一万多本书的博士;有地域之见很强的四川兵;有对新兵充满爱护的炮兵团长;有敢和日本人对砍的硬汉豆饼……这些都是兰晓龙用笔塑造出来的鲜活的草根形象。
  
  这是一部有关战争的小说,但与其说它是战争小说,不如说它是生命小说。其主旨就是彰显生命的力量,小说中的人物哪怕未听完他人讲完一句话就毙命,也一直在努力地、不屈不挠地生存着。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Copyright @ 读后感之家

网站地图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