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活着》观后感精选分享
编辑:读后感之家
时间:2023-05-11 20:22
《活着》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于1994年上映。这部电影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中国农民福贵在20世纪中叶的动荡时期中经历的苦难和挣扎。电影以徐克和姜武主演,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电影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代表着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第一部分是福贵年轻时,生活在富足的家庭,并享受了无忧无虑的生活。他的父亲是一个农民,但拥有一些财产,因此福贵和他的家人过得相当舒适。然而,一场反革命运动导致福贵的父亲被杀害,他们的家产被没收,一家人开始陷入贫困。
第二部分是在“大跃进”时期,福贵和他的家人挣扎着生存。他为了不让他的家庭饿死,开始杀自己的牲畜,交给政府。他曾试图逃跑,但却被捉住,被迫参加劳改。这段时期,福贵失去了妻子,他的女儿被迫嫁给一名不合适的男子,并为此生下了孩子。福贵母亲不久后也去世了,留下他一个人在劳改营中。
第三部分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福贵成为一个听众,听着文革中的纪录片教育片。在那里,他听到了他儿子的消息,他知道他的儿子已经成为了一名红卫兵,并正在为毛泽东的领导奋斗。福贵最终被释放,回到家中,并设法找到了他的儿子。当他到达他的儿子所在的城市时,他看到了中国的繁荣和变化,并渐渐地意识到自己与过去的联系越来越少。
这部电影以迷人的方式呈现了福贵人生中的灾难和挣扎,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类在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是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历经多年的苦难后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由的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该影片不仅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还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赞誉。电影在中国大陆掀起了一股“余华热”,很多读者都开始阅读余华的小说,并借鉴了他的故事来思索人生的意义。
总而言之,张艺谋的《活着》不仅是一部充满艺术价值的电影,而且是一份对人生的深刻探究与反思。通过细腻而真实地描绘生命的深处、抨击封建过时思想,以及对民族文化、传统价值的批判与启示,影片向我们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人生或许就是在不断挣扎中飘摇而过,但只要有人追求,生命就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