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大全 >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

编辑:读后感之家 时间:2023-06-03 10:50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一:
  
  最近,我读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这本书,这是一本介绍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书籍,通过对于不同类型农村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些本质特征。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本书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独特视角,也让我对于中国农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让读者了解到中国农村的真实情况。在城市生活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人们往往忽略了农村的发展和变化。这些理论的提出,不仅为研究中国农村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也为后人研究中国农村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最后,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乡土中国》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曾经对于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和焦虑。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农村孩子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也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去面对和克服这些困难。同时,书中所提到的对于农村社会的观察和研究方法,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关注农村问题,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总之,《乡土中国》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理论,也为普通人了解中国农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我相信,如果你对于中国农村感兴趣,这本书一定是你不可错过的选择。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二:
  
  春节期间,在家闲来无事,便翻开以前泡椒图书馆里借阅过的《乡土中国》看了看。借的时候因为是闲逛时看到的,所以并没有仔细去翻阅,回到家打开才发现这本书竟似曾相识,并且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乡土中国》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学术著作,作者费孝通先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关于中国农村的传统社会结构、文化心理、道德观念等都讲解得十分清楚,这本书理论不是很深奥,很好理解。加上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让这本书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又具有了极强的学术价值。
  
  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熟人社会”这个词来描述中国农村的基层社会结构。在我们的常规印象里,都认为农村人生活很散漫,其实不是的。“乡土社会”这个词形容的乡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相互熟悉相互信任,可以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就熟悉起来,没有任何距离感一到农村就会发现乡土气息是那么的浓。在作者那个时代,在中国农村社会中,家庭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亲属所组成的团体。作者从“家”的形态和情感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家”并不是西洋理性的“家庭”概念,“家”是中国特有的概念,是中国社会的基础,是“孝”文化的体现,同时中国人也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家”的文字。中国人看重“家”,看重亲情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如此看重春节团年饭的原因。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一个人不仅仅是一个“个人”,他还同时是一个“家庭”成员,作者甚至把中国人比喻成一个“无根的草”。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是靠血缘和裙带关系联系的,一个人外出上学、工作要得到家庭的支持,一个做官的官员不仅关系到他个人,还关系到整个家族甚至是熟人社会的荣辱兴衰。作者在《乡土中国》中提到“我们的格局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我们的格局确定了我们生活中所得到的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范围截然而异于是依着我们的格局而确定的。”对一个人来说这种格局是家庭一手塑造的,是长辈亲手给孩子们建立的。
  
  正如作者所说:“好像父母抚养子女是应负的责任,并不出于他们爱的结合。”子女孝敬父母是履行一种责任,是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并不是出于爱。这是与我们常规认识中的一个常识性问题,“父爱母爱”这个概念总应该是双向的。作者甚至认为就是单向的,“生育制度在西洋近代文化中似乎不易占居于如此重要的地位”。   通过阅读《乡土中国》,让我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费孝通先生的观点新颖、见解深刻、语言优美,读起来仿佛在听他讲述一个个故事,在增长见闻、丰富知识的同时还让人感觉到极大的阅读享受。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Copyright @ 读后感之家

网站地图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