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流浪地球》读后感原创分享
编辑:读后感之家
时间:2023-09-27 11:03
刘慈欣《流浪地球》读后感原创分享一:
刘慈欣,中国科幻界的巨擘,凭借其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思考和奇妙的想象,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科幻世界,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流浪地球》。这部作品以宏大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描绘了人类在宇宙中的命运和人类文明的未来,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思考空间。
《流浪地球》是一部涵盖了从奇点到宇宙边际的所有尺度,跨越了从白垩纪到未来千年的漫长时光的小说。在故事中,人类发现太阳正急速衰老、持续膨胀,数百年后将吞噬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面临末日灾难与生命存续的双重挑战,联合政府成立,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但世界政局动荡不堪,人类纷纷自救但仍内斗不止,大大小小各种战争频发,伴随着重工业的无序扩张,世界一片荒芜,科技在重压下加速发展,人类转入以航天工业为主的计划经济社会,并举全球之力提出了数百个自救计划,其中以下四种计划进入方案论证阶段:
飞船派:飞船派为了能以最快速度达到足够安全脱离太阳系前往新家园的宇航速度,选择了牺牲三分之二地球人的代价(实际为40%的地球人口和全部地球文明),建造足以容纳全部剩余人类的飞船并送出太阳系前往新家园。
方舟派:方舟派提出了建造方舟号飞船,通过以较小的代价载上人类文明的样本(种子)和延续人类文明的必要物资以及一定数量的生态系统模块(1万种生物代表人类生物多样性)在飞船内部维系人造生态循环系统达到延续人类文明的目标并寻找新家园的计划。
移山派:移山派主张将山体掩埋在地球表面建设防护带以抵御宇宙射线等宇宙级威胁并过滤阻挡太阳发射的粒子或采用核爆发动机等引擎改变轨道但仍保有地球文明并寻找新家园的计划。
飞船派的分歧:飞船派的分歧为飞船派与方舟派的分歧。飞船派的分歧为飞船派主张以飞船进行星际逃脱前往新家园,而方舟派主张以方舟号飞船载上人类文明的样本(种子)和延续人类文明的必要物资以及一定数量的生态系统模块(1万种生物代表人类生物多样性)在飞船内部维系人造生态循环系统达到延续人类文明的目标并寻找新家园的计划。
在这四种方案中,移山派的计划最宏大,也最不切实际。飞船派的计划虽然看似激进,但最终被证明是最切实可行的。方舟派的计划虽然相对保守,但在面对生存危机时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无论哪种计划,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人类的勇气与智慧。
刘慈欣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对人类困境的思考。他通过创造出一个极端的、超现实的情境来反映人性的危机和人类社会的矛盾。这种情境可以看作是刘慈欣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概括,让人们看到人类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流浪地球》电影版的上映,让观众看到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希望。电影中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精致的场景设计以及令人心潮澎湃的情节安排都展现了刘慈欣作品的魅力。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地球启航等场景都让人感到震撼和惊叹。这些场景不仅展示了刘慈欣对科技和未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反映了他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国科幻电影工业的热情投入。
总之,《流浪地球》作为刘慈欣科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既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宏大的视野,又展示了其对现实问题和人类困境的关注。这部作品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和潜力,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科幻作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刘慈欣《流浪地球》读后感原创分享二:
刘慈欣的《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小说,描述了太阳内部氢转化成氦的速度突然加快,导致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各国政府联合起来,决定实施一项长达2500年的宏大计划:建造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系。然而,地球发动机加速造成的潮汐吞没了北半球三分之二的大城市,发动机带来的全球高温融化了极地冰川。面对死亡的威胁,人类变得悲观无助,末日心态滋生。但当地球安然流浪三百多年后,人们发现太阳并未发生变化,于是开始怀疑“流浪地球”计划只是联合政府的阴谋。最终,谣言和猜忌点燃了蔓延全球的叛乱之火。小说突出了无处安身的人们面对家园毁灭时的无奈、痛苦、恐惧、绝望,反映了人在自然、宇宙面前的渺小,着重刻画了“人在灾难中”的情状。
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深地被刘慈欣的想象力和文笔所折服。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将科幻小说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惊险和悬疑,让人无法自拔。同时,作者还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和对人类社会的反思,展现了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种种困境和挣扎。
在《流浪地球》中,作者通过对人类对生存和家园的渴望与追求的描写,揭示了人类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和探索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人性。当人类面对灾难时,他们可能会变得自私、冷漠、甚至残忍,但同时也会展现出无私、勇敢、坚韧和爱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战胜恐惧和绝望,帮助人类在困境中求生存。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还探讨了人类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对于未来的不安。这种恐惧和不安往往会成为人们面对灾难时的阻碍,但是,通过科学探索和理性思考,人类可以逐渐摆脱这种恐惧和不安。这种探索和思考也是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除了对于人性和社会的反思,作者还通过小说中的情节和细节,展现了科技的发展与应用的双刃剑性质。例如,地球发动机加速造成的潮汐吞没了北半球三分之二的大城市,发动机带来的全球高温融化了极地冰川等等。这些情节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科技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总之,《流浪地球》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思考的作品。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科幻小说的魅力,还通过对于人性和社会的反思,启示人们对于未来和家园的思考与追求。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对于未来的不安,也可以看到科技的发展与应用的双刃剑性质。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这部小说的主题:人在灾难中。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也是我们生存的基础。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地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和挑战。我们需要保护地球,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脆弱和无助。虽然我们拥有先进的科技和强大的武器,但在面对自然灾害和宇宙探索时,我们仍然是渺小的存在。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提高我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和掌控能力。
此外,《流浪地球》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面对全球性的灾难时,只有各国政府和人民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才能取得最大的胜利和利益。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让人类摆脱困境和挑战,实现共同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流浪地球》是一部充满思考和启示的作品。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科幻小说的魅力,还通过对于人性和社会的反思,启示人们对于未来和家园的思考与追求。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脆弱和无助以及人类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些启示让我更加珍惜我们的家园地球并努力为保护它做出贡献。
刘慈欣《流浪地球》读后感原创分享三:
刘慈欣的《流浪地球》是一部宏大的科幻史诗,描述了地球人类在面临太阳即将毁灭的危机时,如何团结一心,凭借智慧和勇气,历经数个世纪的努力,最终成功地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刘慈欣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创作才华,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类文明和生存价值的深刻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被刘慈欣的神奇想象所震撼。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将科幻小说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惊险和悬疑,让人仿佛置身于科幻世界中,无法自拔。同时,作者还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和对人类社会的反思,展现了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种种困境和挣扎,使读者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能够对人性与生存等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这部小说中,最引人入胜的情节莫过于地球遭遇灾难和人类寻求生存的过程。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地球派和飞船派的分歧和经历的可怕危机,以及他们最终操纵智子的精彩情节。这些情节不仅令人惊叹于刘慈欣的创作才华,同时也深刻地引发了我对于科技、道德和人性的思考。
正如前文所述,这部小说除了具有很高的娱乐性和阅读价值之外,还蕴含着许多深刻的哲学和社会寓意。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对于科技与人性关系的探讨。在故事中,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惜冒险探索宇宙中的未知文明,然而在这些过程中,人类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种种人性的弱点。正如书中所描绘的,“飞船派的分歧表面上看似是对生存与荣誉的争夺,实际上却是人性的阴暗面在末日时刻的爆发。”这段情节对于人性的揭示无疑是非常深刻的。
此外,书中对于父子关系的描绘也让我深受触动。在流浪地球的过程中,父子两人共同经历了种种生死考验和道德抉择,最终成为了生死之交。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在面对灾难时父子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感人画面。这些都让我对于父子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和阅读经验来看,《流浪地球》这部作品对于我而言,具有极高的启示意义。在书中,我看到了人类在面对未知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勇气、智慧与团结合作精神;看到了科技发展与道德伦理之间的微妙平衡;看到了对于人性和生存价值的深入探讨与反思。这些启示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并深刻思考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
总而言之,《流浪地球》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思考的作品。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科幻小说的魅力,还通过对于人性和社会的反思,启示了我对于未来和家园的思考与追求。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脆弱和无助以及人类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些启示让我更加珍惜我们的家园地球并努力为保护它做出贡献同时,《流浪地球》也让我明白了在面对未知挑战时保持勇敢与智慧、坚持道德原则、珍视亲情等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在我未来的生活中发挥积极的影响。